“互联网公司大多有两种结局,很多把自己做死了,好点的被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和腾讯 )收购了”,这虽然很像是一种玩笑话,但很多互联网人对此说法都非常认同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整个互联网似乎都笼罩着BAT的阴影,他们的动向也就因此成为了风向标般的存在。而对于公认为未来趋势的VR/AR领域来说,他们虽然没有像Facebook一样大动干戈,但也早就对其下手。
那么,他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呢?接下来,我们就从投资的角度来分析下BAT在AR/VR领域的动作:
腾讯以社交为支点,倾向防御性投资
腾讯共投资了5家AR/VR领域公司:分别为AltspaceVR 、Hike、Meta、Innovega和赞那度。
以社交起家的腾讯在面对VR/AR这一新兴领域时,依然选择了从社交切入。2014年9月,当很多人还不知道VR和AR是什么的时候,腾讯便早早下手,参投了AltspaceVR 520万美元的天使轮。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,总部位于美国加州,致力于VR社交平台,其目标是把社交搬进虚拟现实的环境中,这正与腾讯的社交基因所契合。紧接着,当AltspaceVR于2015年发布了VR社交平台之后,随即又完成了A轮1030万美元的融资,其中依然有腾讯参与跟投。对于AltspaceVR投资,腾讯投资的金额虽然不大,但更像是腾讯在VR社交方向上的一种占坑+探索,通过投资进行战略上的卡位,以便快速入局并了解VR社交,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打开通道。
腾讯对VR社交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投资印度社交软件Hike,Hike的D轮融资高达1.75亿美元,由腾讯领投,这也是腾讯在印度最大的一笔投资。在Hike完成D轮投资后,已经成为了印度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之一,甚至与腾讯在国内的地位有些相似。而Hike此次筹得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方向,所以,Hike在VR社交上的经验对腾讯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,腾讯的表现就像是一名沉稳的老将,不仅瞄准了自己擅长的领域,还大胆地寻找突破口。众所周知,社交是腾讯的根,当社交媒介或将发生改变的时候,腾讯选择通过投资的方式试图巩固自身优势,不仅可以快速占领VR社交的高地,还可以从中积累经验,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。而且,这位互联网老司机对AR/VR的布局不仅限于此,除了社交,腾讯找到的的另一个突破口就是,AR硬件。
2016年1月,腾讯参投了AR眼镜公司Meta 5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。Mete于2012年成立,是美国硅谷一家致力于AR头显设备的初创企业,现已推出3款AR眼镜,其中,Meta2是其于2016年年末推出的新品,被看做是有潜力与微软Hololens比肩的产品之一。Meta表示这笔投资将用于具备独立计算能力的Meta3的开发,并且也会在此基础上开拓中国市场。鉴于腾讯一直以来都不做硬件,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AR硬件领域也无可厚非。
投资了Meta之后,腾讯又在2017年2月了领投了另一家美国AR硬件公司Innovega,该轮融资总金额为300万美元。从2008年至今,在Innovega成立的9年当中,总融资额仅为1000万美元左右,与Meta的5年完成7000多万美元融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当然,这两家公司在产品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,Innovega的初衷是研发高性能与时尚结合的AR眼镜,经过5年时间的研发,目前只发布了一个概念模型,后更名为eMacula。当用户在使用这款AR设备时,需要佩戴隐形眼镜并搭配外形时尚的眼镜进行AR体验,与需要连接电脑使用的Meta截然不同。除此之外,Innovega还更加重视中国市场,并希望eMacula能够在短期内普及。
腾讯的以上投资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典型的投资策略:防御性投资。对于VR社交,腾讯始终在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试探性的投资,不求短期回报,且均面向海外;而对于AR硬件方向的投资,也是在阿里投资了Magic Leap之后,才选择性地投资了可与Magic Leap和Hololens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Meta以及后来的Innovega。
最后一家腾讯参投的VR公司是在VR+旅游方面颇有建树的赞那度,而这次于2015年12月领投的8000多万元人民币的A+轮投资,则明显有别于上面介绍到的4家公司,可以看作是腾讯对于VR内容方向的肯定和进行高ROI的尝试性投资,毕竟,社交也是需要内容来填充的。
阿里下猛药重点关注AR领域
阿里共投资了4家AR领域公司:包括Magic Leap、InfinityAR、Lumus和WayRay。
与2014年便投资AR/VR领域的腾讯相比,阿里直到去年才对AR领域有所涉猎。不过,虽然下手较晚,但力度却远超腾讯,且更加专注。从2016年开始,阿里前后共投资了4家AR领域公司,颇有一种全面布局AR之势,野心明显更大。
其中,阿里最大手笔的投资给了Magic Leap。先是在2016年2月,阿里对Magic Leap豪掷7.94亿美元,同年,又顺势追加2亿美元。也就是说,仅Magic Leap一家,阿里便砸进去将近10亿美元!纵观阿里这次的投资行为,处处都透露着阿里行事(快)准狠的风格,况且,当时在Magic Leap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的时候,阿里就能下如此猛药,除了可以用“壕”来形容,也就剩下够“大胆”了。
2016年11月,在完成对Magic Leap投资的8个月后,阿里再次出手,领投了来自以色列的AR引擎公司InfinityAR的C轮融资,金额高达1800万美元,其中,阿里巴巴注资1500万美元,在投资完成后,阿里巴巴成为InfinityAR的最大股东,公司估值达6000万美元 。据介绍,InfinityAR成立于2006年,InfinityAR宣称他们的SW引擎能够大在在任何移动设备上应用,以将其转换为强大的增强内容平台。简单来说,他们希望的是能用两个2D摄像头和IMU(惯性测量单元)就实现Hololens那样的效果。
而阿里对于Lumus的投资,就更加顺水推舟,因为Lumus恰恰就是InfinityAR的合作伙伴。他们曾联合推出过一款AR眼镜DK-50,产品采用了Lumus的光波导技术+InfinityAR的SW引擎。而说到Lumus,其擅长的光波导技术具备世界领先水平,公司成立于2000年,2010年便开始为美国空军飞行员头盔制造AR部件,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主研发的波导光学元件,这项技术能让图像投射在透明的透镜上并产生叠加的效果。除了获得来自阿里600万美元参投的C轮以外,HTC和盛大等国内投资机构也曾参与过对Lumus的投资。
最后一家获得阿里青睐的公司是WayRay,2017年1月,阿里领投了1800万美元WayRay的B轮融资。WayRay总部位于瑞士,成立于2012年,致力于把AR全息导航技术应用到汽车行业中,在AR领域的产品是全息AR汽车导航仪Navion。据悉,最早要等到2018年,我们或许才能看见搭载WayRay技术的汽车真正上路。
最后一家获得阿里青睐的公司是WayRay,2017年1月,阿里领投了1800万美元WayRay的B轮融资。WayRay总部位于瑞士,成立于2012年,致力于把AR全息导航技术应用到汽车行业中,在AR领域的产品是全息AR汽车导航仪Navion。据悉,最早要等到2018年,我们或许才能看见搭载WayRay技术的汽车真正上路。
投资4家,竟然还全部是AR公司,所以,我们从这里就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阿里对于AR的执着与信心,在阿里豪掷千金的背后,虽然这些获投的公司基本都处于技术验证的阶段,何时能获得相应的回报、甚至是能否获得回报都是个未知数,但仅从投资数额上看,想必阿里爸爸对于未来AR与电商的结合已经成竹在胸。
百度仅完成处女投,关注AR图像识别
百度处女投:8i。
最后来说说百度,仅从速度、力度和广度上讲,百度在VR/AR领域上的投资已经明显落后于腾讯和阿里。
直到2016年9月,百度才宣布成立百度风投,专注AI、AR、VR领域,第一期基金规模达2亿美元,李彦宏兼任董事长和投资委员会主席,参与重要项目的评估判断。对于AI,百度一直不遗余力,但对于百度比较陌生的AR/VR领域来说,百度的态度更多的是能否与AI相结合,并通过VR/AR来为AI加码。
说到这里,各位或许也就能够理解百度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仅完成了VR/AR领域的处女投。百度于2017年2月参与了美国VR/AR公司8i的2700万美元B轮融资,其创立于2014年,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新西兰惠灵顿,致力于实现大规模、低成本、高精度的3D人物成像解决方案,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关于图像捕捉、拼接和压缩等核心算法,并兼容所有AR/VR平台。8i计划于2017年推出针对消费者的Holo App,把3D人像技术应用到移动设备中去。
仅投一家,还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并涵盖VR/AR甚至是MR领域的综合性公司,从百度对于该领域投资的谨慎态度来看,想必已经可以窥探到百度未来战略的重心。之所以投的少,速度还明显滞后,必定不是因为没钱,而是百度的大方向根本就不在这~
从2014年腾讯最先布局到2017年百度的迟迟入局,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,BAT才终于全部参与到VR/AR领域的车轮战当中。虽然3家拥有各自不同基因的公司在方向上也各不相同,但至少因为BAT的参与,整个VR/AR行业发展的进程也会因此而加速,毕竟,就连BAT也已经开始在这片蓝海下注了!
本文转自:老司机vr视频基地
深圳马卡龙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© 2017 | 版权所有Moomory Cultural Creativity Technology Co.,Ltd 粤ICP备2022056883号-1